電影「看見台灣」救了她的公司

從汙水處理廠維護,到預測性維護管理,「忍者龜」從下水道走上「雲端」監控,富鈞總經理鄭詠紜認為,創業已非單一學門,必須跨領域合作與學習才能突破市場瓶頸。

「剛開始做汙水處理化糞池或水肥,不了解這個產業的人,可能說『喔,就是做大便水的』」,鄭詠紜說,剛踏入這行時,這種情況時有所聞,但堅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比較重要,更提到由於維護汙水設備幾乎都在地下水道,所以有個稱號叫「忍者龜」。

從商科踏入環境工程,選擇環保產業創業,鄭詠紜說,主要在創業1997年時房子建案相當多,水污染防治法要求100人、500戶以上的住宅須設置專用下水道,所以申請建照得有小型汙水處理廠,因此增加許多汙水處理廠,才決定踏入汙水處理維護。

以汙水處理設施來看,一個設備可能上百萬,年限大多在20年左右,所以設備必須需要定期保養,因此富鈞創業之初是採傳統人工維護方式,「當時創業只有兩個人,還曾經懷孕挺著大肚與先生,在大半夜去地下室抽水、掃水、消毒」。

創業之初,以富鈞來說,在險惡環境下維護汙水處理系統。代操維護必須24小時待命,鄭詠紜也舉例,颱風也要出勤,地下室淹水得處理,可能時間沒有計算好只差一幾分鐘就會被淹沒在地下室。甚至就連SARS時期,也要處理醫院的汙水處理廠問題。公司第一個十年目標,要從傳統的人工代操作維護,轉變為「預測性維護管理系統」,跨領域吸收不同專業人才,甚至自己學習等。鄭詠紜希望讓人員可以兼顧安全避免二次汙染,所以走向「預測性維護管理系統」,希望不只能預先預測危機,也能從遠端控制設備因應。

「當時唱衰的人很多,在市場衰減之下,富鈞投入成本研發,多數人都不看好。」鄭詠紜說,在創業十年的時候,市場削價競爭嚴重,加上進入門檻低,轉型投入研發的成果尚未到位,導致公司面臨最大瓶頸,咬牙苦撐直到一部電影而有喘息空間。

2013年電影「看見台灣」讓大眾環保意識抬頭,法規也與此同時進行修改。過去經濟與環境的選擇題下,國家為了經濟發展會選擇前者,但後者現在已有舉足輕重的地位,鄭詠紜說,以水污染罰則來看,過去僅有6~60萬元,現在罰鍰上限提升至2,000萬元。

鄭詠紜表示,政府近年來積極發展環保產業,因此富鈞第二個十年的計畫是「循環經濟與智慧水管理」,希望在未來發展智慧城市的同時,在智慧水管理領域不缺席。

2018-02-05 14:56聯合晚報 記者林潔玲/台北報導